
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眾多游客在出游的同時不忘傳統文化教育、家風傳承教育,“家風旅游”成為這個假期旅游市場的一大亮點。在紛至沓來的游客眼中,家風文化有強大的向心力,指引人們追尋和探索,形成一種獨具魅力的文化旅游風尚。
上圖:學生在鵝湖書院誦讀《朱子家訓》
上圖:專家現場講述“樣式雷”建筑文化及家規家訓
家風與旅游
4月2日,“樣式雷”始祖雷發達雕像在故里江西永修縣梅棠鎮新莊村雷家組落成。“‘樣式雷’家族世代秉承‘誠信做人、勤奮做工’祖訓,形成‘不貪不吝,誠信做人’‘做建筑有規矩,做人也有規矩’等家風家規。”走進“樣式雷”村史館,聽著永修縣“樣式雷”文化研究會會長陳前金的介紹,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家風故事引人入勝,讓人感慨良多。
“來這里,主要是想讓孩子現場體驗一下傳統的家風,更多地接觸優秀的傳統文化。”清明假期從武漢帶著家人慕名來到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的劉先生說。義門陳曾經聚族3900余口15代不分家,家法33條、家范12則、家訓16條,是義門陳家風的核心內容。劉先生覺得,相比去人擠人的景區,這樣的“家風旅游”對孩子和自己的益處更多。“良好家風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參觀后,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家風對家庭成員的發展有多么重要。”
在江西南豐縣曾鞏紀念館,當地居民曾建國告訴記者,幾乎每個月他都會帶女兒來一趟曾鞏紀念館,看看讀書巖、洗墨池、仰風亭,感受曾鞏當年在此用功讀書的場景。紀念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紀念館對外免費開放,不僅吸引了附近居民,還吸引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來,其中還有不少單位團體預約參觀。”
在江西,還有不少這樣的好家風景點,能了解傳統文化,又能感受傳統習俗,受到游客的認可,成為江西旅游新亮點和新熱點。每逢假期,都會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前去參觀學習。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清明假期,“樣式雷”村史館接待游客逾千人次,體現了優秀傳統文化巨大的吸引力。
資源與潛力
近日,在江西鉛山縣鵝湖書院,鵝湖小學的學生們用稚嫩的童音高聲誦讀經典——《朱子家訓》,吸引不少游人駐足觀賞。鵝湖書院每年都會迎接數以萬計慕名而來的各地游客。
贛鄱大地自古人文鼎盛,孕育了無數英杰和一大批好家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從2015年5月開始推出“中國傳統中的家規”欄目,選取歷史上有影響的人物或家族的家規,目前共推薦了100多個家族,永修雷氏、南昌新建汪氏、九江潯陽陶氏、德安義門陳氏、撫州臨川湯氏、婺源詹氏、德興董氏、金溪陸氏、修水黃氏等先后亮相。據初步統計,江西上榜家族數量占據十分之一。這些家族的家規家訓,都是江西傳統文化中的閃光點,匯聚形成罕見的“江西家風現象”。
尤為難得的是,江西許多承載這些家風文化的古跡猶存,如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汪山土庫、德安縣車橋鎮義門陳、修水縣黃庭堅故里、永修縣“樣式雷”村史館、南豐縣曾鞏紀念館、永豐縣歐陽修紀念館、金溪縣陸坊鄉陸坊村、鄱陽縣三廟前鄉洪曹村、吉安市吉州區興橋鎮釣源古村、黎川縣中田鄉中田村、宜黃縣二都鎮白槎村等。不久前,江西還評選出了首批22個家風家教示范基地。這些古跡遺存點綴于秀美山水之間,就如同一個沒有圍墻的歷史博物館。在這些地方,我們依然能看到這些家族往昔的輝煌,感受到其中的精神之美。正如江西省“樣式雷”建筑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劉小慶所說:“‘樣式雷’家風,和留存于世的作品一樣,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是一座值得挖掘的精神富礦。”這些分布全省各地的文化遺產,為我們講好江西故事提供了豐富的精神資源,也為各地發展旅游提供了重要條件和環境。
開發與利用
近年來,全省不少地方積極“講好一段家風家訓,做旺一方旅游產業”。家風文化旅游已經成為多地發展旅游業的新抓手。江西德安縣2018年10月舉辦首屆義門陳文化旅游節,來自世界各地義門陳氏后裔代表3900余人參加活動,再現歷史上3900余人回家吃飯擊鼓傳餐盛況,共憶義門陳最美家風。汪山土庫2017年3月舉辦踏春學家風旅游文化節,擴大家風建設傳播,讓更多的家庭參與進來,由旁觀者變成參與者。
隨著人們對家風建設的重視,“家風旅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捧。這也被敏感的旅行社捕捉到,開發推出了“家風旅游”產品。“將優秀傳統家規家訓融入文化旅游資源,不僅豐富了旅游景點形式和內涵,也能增強游客的互動體驗感,特別適合家庭游、研學游等,同時也受到不少單位的青睞。”南昌市新旅程國旅負責人說,這條旅游線路獲得各界點贊。
但同時,這種旅游形式的開發力度和程度,還與江西相關資源的擁有量與知名度不相匹配。如義門陳是贛鄱文化的獨特品牌,她位于贛北廬山—廬山西海—山水武寧旅游黃金線路的中間點,一旦成功開發將帶來大量的人流,數千萬義門陳后裔就是一個有著巨大潛力的客源市場。然而,我們的研究還遠遠不夠,對義門陳的研究成果不多、對義門文化的開發利用程度不高。專家建議,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將義門陳的研究開發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主動引導作為,整合各方力量,讓義門陳這一有著“世上無雙、天下第一”美譽的家族文化再次展現出強大的影響力。
“樣式雷”也存在類似問題。“樣式雷”家族的成就,世人也許很熟悉,但對于這個家族“從哪兒來”,知者寥寥。“永修八代樣式雷,中國半部古建史。”作為“樣式雷”故里,永修該如何來發掘、宣揚這個家族的傳奇故事、輝煌成就及家規家訓,值得思考。這個問題也引起江西相關部門的重視。今年是“樣式雷”始祖雷發達誕辰400周年,江西將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讓更多人知道“樣式雷”的“根在哪兒”。
贛州市南康區百家姓祠堂公園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