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譜名 一樣平常均稱為家譜、宗譜、族譜、家乘、世譜、統譜、支譜、祖譜、合譜、聯宗譜、大成譜、房譜等,也有的稱為譜傳、真譜、淵源錄、源流考、清芬錄、世典、世牒、世恩錄、故譜、族譜圖、族系、族講、石譜、世家、私譜、本書、大同譜、鄉賢錄、傳芳集、家傳簿、先德傳、系譜、譜志略、家譜匯編、家模匯編等,可謂名目繁多。
二、譜序 稍具規模的家譜,卷首肯定會有一篇至幾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譜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譜序包括新序、舊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語、目錄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關于本族的記述。
三、譜例 又稱凡例,重要是闡述家譜的纂修原則和方式。一樣平常而言,一些家譜在每一次續修時都會訂出若干條適合社會潮流與必要的規則,以作為修譜時所要遵循的原則。
四、譜論 很多家譜都專門辟有譜論一章,專收先賢的譜說、譜論、譜議的篇章和古代經典中的有關論述,對修譜的作用、功能、意義、歷史、原理、方法等加以發明和闡述,是研究譜學的珍貴資料。
五、恩榮錄 重要內容為歷代皇帝對家族中的官員及其家譜的敕書、詔命、賜字、賜匾、賜詩、賜聯、御謚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贈諭筆墨等,以表現和夸耀朝廷對該家庭及其成員的獎勵和贊譽,同時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六、像贊、遺像 祖先及家族中歷代英賢、緊張人物的圖像資料,一樣平常為正面是遺像,背面是像贊。
七、姓氏源流 中國家譜素來有“敘本系,述始封”的傳統,明清以來各家譜也大多有記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稱姓氏源流,或稱宗族源流。它重要是用來記述本姓來源、本族的歷史淵源、始祖、世派、遷徙、各支派間關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八、族規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員共同制訂的、用以束縛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規,是家譜中的緊張組成部分。其名稱各異,種類許多,諸如家規、家約、家戒、家法、家禮 、家典、家儀、家條、族規、族約、祠規、祠約、規范、規條、規矩、條規、戒諭等。
九、世系、世傳:記載始祖至撰修該譜時本家族各世代成員的姓氏、生卒年月、科第、妻室、后代、葬地等,是家譜中最緊張最本質的內容,每每占到一部家譜的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尋根的重要依據。
十、傳記:又稱行狀、行述等,記載家族中緊張人物,如忠臣、孝子、義夫、節婦的重要事跡。
十一、族產:家族集體財產,如墳地、祀田、義莊、學田、山林、房屋等數量、位置以及管理辦法。
十二、契約:登載與族產有關的契據、文約,宗族內部關于承嗣、分家等契約,賣買地步、房屋、鄰里糾紛等文據。
十三、墳墓:包括墓圖、墳向(如乾山坤向),祖墳、各支派墳的地理位置,便于后人祭祖掃墓,“不忘祖先”。
十四、藝文:收錄族人著述、詩詞、奏疏等。
十五、字輩、排行、行第:記載族人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語。
十六、領譜字號:家譜嚴禁公開,內部發行,印數按家族房數決定,多余一二部存放祠堂。各房領家譜則按譜號領取,如“寰宇玄黃,宇宙洪荒……”,并有記錄,到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