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6月20日至21日,由河南省家譜文化研究院、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家譜委員會主辦的第五期家譜編修培訓班在鄭州隆重舉行,來自全國9個省區市的66位家譜主編和編修人員參加了培訓。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新斌致詞
會議伊始,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新斌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詞。
張新斌在講話中指出,人有姓氏,血脈不亂;家有譜諜,宗親團結。姓氏文化和家譜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上許多古文化,早已隨著創造它的種族一起淹沒在洶涌浩瀚的歷史長河之中,而中國姓氏和家譜文化,歷經數千年,始終在延續和發展。姓氏和家譜文化以一種血緣文化的特殊形式,豐富了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在中華民族的同化和國家統一上一直起著獨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家譜委員會連續舉辦五期家譜培訓班,就是希望更好的普及家譜編修知識,培養一大批合格的家譜編修人才。大家的熱情參與,讓我們備受鼓舞。我們將不斷加強對家譜文化的研究和宣傳力度,堅持把家譜培訓工作常態化,為振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魏懷習會長做家譜編修知識講座
6月20日下午,魏懷習會長做題為《家譜的前世今生》的報告,詳細介紹了家譜文化的歷史脈絡和發展歷程。隨后,魏懷習會長就家譜編修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講解。
魏懷習會長在講座中詳細介紹了家譜的編修要點,從譜名、凡例、序言、姓氏源流、世系圖表、墳塋祠堂、藝文、后記等各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并引用了大量的案例,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和繪聲繪色的講演,將一個個家譜編修難點拆解開來。
魏懷習會長特別就“女性該不該入譜”、“入贅、繼子要不要入譜”、“姓氏圖騰的來源”等熱點問題和與會者進行了交流互動。
魏懷習會長的講座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讓人聽得懂、學得快,受到了與會者的高度評價。
牛振合副會長介紹家譜常用名詞釋義和用法
隨后,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家譜委員會常務副會長牛振合就家譜常見名詞釋義和用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牛振合指出,族譜里面,常見“昭穆”、“世系”、“嗣子”、“邑庠生”、“太學生”、“楚南”、“江右”、“湘右”、“價接”、“登仕郎”等名詞,這些都是讀老譜所必須搞清楚的名詞。牛振合通過一個個圖文并茂的案例將這些生澀的詞匯變得簡單易懂,給與會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牛振合的演講樸實生動、知識性和趣味性十足,受到了與會人員的高度評價。
金濤副院長介紹智能家譜的優勢和特點
6月21日上午,河南省家譜文化研究院副院長金濤向與會者介紹了智能家譜編修軟件的情況。
金濤副院長詳細介紹了智能家譜軟件的優勢。他說,智能家譜是河南省家譜文化研究院十幾年來精心研究打造的人工智能家譜網絡編修排版系統,利用現代科技和互聯網技術,把傳統的家譜構建為網絡共享平臺。該軟件可將多達16種標準格式的家譜自由轉換,實現紙質譜、電子譜、網絡譜、微信譜、光盤譜、手機譜同步生成,六位一體。
金濤指出,自2018年11月份正式開放系統以來,已經有上千個家族采用了該軟件進行家譜編修排版。該軟件可以實現多人異地同步錄入,免去了常規修譜東奔西走的很多麻煩,即便是在疫情期間,只需要一臺電腦一根網線,即使彼此不見面,依然可以把族人的資料錄入其中。既節省了時間又節省了經費,而且還極大地降低了校對出錯率,可謂是一舉兩得。
金濤最后表示,我們的智能家譜軟件還將根據用戶的反饋,不斷進行優化調整,使軟件能夠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為推動家譜編修簡捷化進程做出貢獻!
牛振合演示智能家譜系統操作方法
隨后,牛振合副會長和智能家譜編修系統產品經理魏東東現場演示了智能家譜編修系統的操作使用方法。
演示中,工作人員現場創建新譜,快捷錄入族人資料,并在線生成多種家譜格式,一次錄入,16種家譜格式自由轉換,極大地提高了修譜排版效率。
系統演示完畢后,與會者報以熱烈的掌聲。大家對智能家譜編修軟件豐富的功能和簡便的操作流程給與了高度評價。
會議結束后,還有不少學員興致盎然,要求工作人員提供操作演示。
頒發培訓結業證書
經過兩天的培訓,與會人員對家譜編修的理解有了一個新的高度,對智能家譜系統的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經考評對培訓合格的學員頒發結業證書。
盡管國內部分地區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但絲毫不能阻擋大家學習的熱情。據悉,此次參加家譜編修培訓班的學員來自河南、山東、安徽、山西、湖北、陜西、河北、廣東、江蘇等9個省,大家不辭辛苦來鄭州參加培訓,既是對家族文化傳承的高度負責,也是對姓氏家譜文化的深深熱愛。我們堅信,在這些學員的帶動下,各地各姓氏家譜編修工作一定能夠進一步提高效率、提升質量,中華家譜文化一定會發展的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