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云,樹有根,水有源,人之有姓,國家有史,家族有諜譜。茫茫宇宙,大千世界,億萬年生生不息。政治家、藝術家、哲學家,英雄豪杰……可以流芳百世,我們一介草民,你我渺小之人,在世間上活過百年,國史不會記載你,縣志也不會記得你,甚至你的孫子都不會記得你,100年之后、200年之后、500年之后、800年之后……世間上唯有一個地方還看得到你的痕跡,只有一個地方還有你的存在,那就是族譜、家譜。只有在你的族譜、家譜上,你的名字,你的業(yè)績才可以名垂千古!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重視修族譜、修家譜,沒有理由不出錢出力修好它!
俗話說“亂世藏黃金,盛世修家譜。”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大發(fā)展,文化大繁榮,各地各姓氏宗親活動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編修家譜、修建宗祠蔚然成風,尋根、聯(lián)親活動如火如荼,在敦親睦族、傳承優(yōu)良家風、弘揚優(yōu)秀文化、促進社會和諧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家譜是中華民族的獨特發(fā)明,成功地解決了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人類這三大終極追問,是中華民族血脈、情感、文化傳承的良好平臺。
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河南省傳統(tǒng)文化促進會主辦,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家譜委員會承辦的中華家譜展評暨家譜編修交流大會在鄭州連續(xù)舉辦了四屆。一年比一年辦得好,今年更是盛況空前,可謂在弘揚優(yōu)秀文化、促進社會和諧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聽人說某某官員、某明星演員喜歡“擺譜”,那是貶義詞,泛指故意“擺架子”,“耍大牌”的意思。而今在鄭州市的中華家譜館里, 連續(xù)四年都盛情邀請全國各地家譜、族譜主編、家譜愛好者等前來“擺譜”,請專家評譜。2018年10月6日至7日,來自全國26個省市區(qū)的500多名家譜專家、家譜主編以及家譜愛好者歡聚一堂、交流品譜。這些“擺譜”之人,不但沒人反感,還無比榮耀,優(yōu)秀擺譜之人還能獲獎呢。
據(jù)了解,本次會議參展家譜達到2000多部,共61部家譜被評為“中華好家譜”。其中,特殊貢獻金獎1部,特殊貢獻獎2部,特等獎13部,一等獎34部,優(yōu)秀獎11部。
10月6日上午,在中華家譜館院內(nèi)舉行了簡短的中華家譜展覽暨王西有家譜家訓書畫展開幕式。河南省政協(xié)常委、河南省傳統(tǒng)文化促進會會長馬文章、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立新到會分別講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家譜委員會會長魏懷習致辭。河南省委副秘書長陳宏斌,甘肅蘭州魏氏研究會名譽會長魏秀鴻,中國農(nóng)工黨中央《姓氏宗親文化研究》課題組組長聶振強,大洋洲中文臺臺長路易斯﹒彭,京視網(wǎng)手機臺臺長劉國強,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楊兵,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邱姓委員會常務副會長邱波,河南省傳統(tǒng)文化促進會秘書長王西有等領導和嘉賓參觀了展覽。
河南省傳統(tǒng)文化促進會會長馬文章講話指出,中華家譜展評到今年已召開了四屆,參展家譜越來越多,參加人數(shù)越來越多,會議檔次越來越高,文化內(nèi)涵越來越豐富。“有譜之人來擺譜,每年十月大聚會”已成為大家每年期待的一次盛會,成為姓氏文化愛好者的一次大聚會,成為國內(nèi)姓氏文化的一次大展示,成為河南省的一個品牌。
馬文章說:“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家譜與方志、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大廈的三大支拄,是我國珍貴文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對開展學術研究有重要價值,同時對海內(nèi)外華人尋根認祖,增強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也有著重要意義。家庭是社會機體的細胞,家族是民族大樹的枝葉。家譜就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檔案史、文化史和百科全書。家譜具有明辨世系、尊宗敬祖,尋根謁祖、承前啟后,敦親睦族、凝聚血親,治家齊國、教化子孫,傳承歷史、弘揚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不但是家族歷史、文化的記錄,也是天涯游子落葉歸根的精神寄托、心靈皈依。因此新修、續(xù)修家譜既是一個家族的頭等大事,也關系到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
在“擺譜”現(xiàn)場,我們看到前來“擺譜”閱譜之人絡繹不絕,尤其見到記者采訪或者遇到知音時,對自己的家譜特點如數(shù)家珍,滔滔不絕。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對自己的家族,對族親充滿真摯感情,對續(xù)譜愿意付出精力、付出資金,為續(xù)譜歷經(jīng)千辛萬苦,為搜集資料苦口婆心做了很多人的工作,所以拿出一個優(yōu)秀家譜分享給專家、分享給家譜愛好者時,總有說不完的感受,道不完的喜悅,家譜是他的成果,比他兒子還親。
10月6日下午,鄭州市中州國際酒店三樓500人的大會議室內(nèi)座無虛席,來自全國26個省市區(qū)的500多名家譜專家、家譜主編以及家譜愛好者歡聚一堂。中華家譜展評暨家譜編修交流大會以主編“擺譜”,專家評譜的模式展開“擂臺賽”。每位家譜主編在臺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介紹自己修譜的心得,家譜的特色,評譜專家們通過審閱瀏覽,評譜的點評巧思妙語,一言中的,猶如曲徑通幽,讓人耳目一新,豁然開朗。大家認為這樣的“擺譜”擂臺賽好,主編“擺譜”心中有譜,專家評譜為了修譜更加“靠譜”。
閉著眼睛哼曲子一一心里有譜。心中有譜,指心里有底。會上,30多位家譜主編先后上臺介紹了自己家譜的特色,講演時情緒高漲、意氣風發(fā),他們講上半小時不用拿稿子,因為他們心里有譜。他們帶來的家譜既有明清時期的老譜,也有最新編印的家譜。
“新譜的內(nèi)容有很多創(chuàng)新,豐富多了,印刷、裝訂也要精美很多。”評譜專家認為,新譜內(nèi)容涉及面非常廣泛,它繼承舊譜,又增加了許多新的內(nèi)容,如它破除了男尊女卑,女子不但與男子一樣列入世系、行第,有傳宗接代繼承權,婚嫁憑法定手續(xù)入譜,而且學歷、職務、社會活動等也同樣記載。
有意思的是,在新修的家譜中,世美錄(突出貢獻者名單)往往和榮壽錄(長壽者名單 )一起被修譜人所重視。小編看到,凡是大中專學歷、股所長以上公職人員均被特意列入《世美錄》。
靠譜就是靠得住、合規(guī)矩、符合常理、符合客觀規(guī)律等。比方說這人靠譜,是說這人做事穩(wěn)重妥貼。而本次會議邀請了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張新斌、南開大學教授徐建華、寧波大學教授錢茂偉、鄭州大學教授趙長海和河南省社科院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立新博士等五位專家現(xiàn)場評譜。他們大多是從事先秦史與考古,黃河文化、姓氏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可以說閱譜無數(shù)。通過他們的點評,就是讓以后修譜續(xù)譜更加靠譜,更加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家譜更合規(guī)矩、符合常理、符合客觀規(guī)律等,進而提升各地家譜編修質(zhì)量。
在評點《華夏茹氏通譜》時,張新斌研究員認為該譜是一部研究柔然文化的百科全書,是一部茹姓文化寶典,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徐建華教授認為這是典型的小姓大譜,印刷清晰度非常好,世系圖編修樣式值得其他姓氏學習;錢茂偉教授認為該譜封面設計大氣,茹姓本身是個小姓,一般來說修通譜是非常艱難的,但小姓修通譜則具有優(yōu)勢。
在評點《郭臺銘家譜》時,錢茂偉教授說,這個家譜設計的非常漂亮,版面設計很具有藝術感,通過名人這樣的亮點來帶動周邊的暗點,可以促進一個家族乃至一個地區(qū)的發(fā)展;張新斌研究員說,這本家譜是家史和家譜的聯(lián)合體,研究姓氏家譜,要研究名人,這本書通過對郭臺銘家族的研究來把山西晉城的這一支郭氏的歷史梳理清楚,具有重要意義;徐建華認為該譜很講規(guī)矩,將老譜的序言、源流、地契、房契等資料完整的保存下來很有意